湖北省将启动“厕所革命”三年攻坚行动
来源:《湖北日报》
公厕是城市文明的窗口,随着湖北省即将开展“厕所革命”三年攻坚行动,城市公厕也将迎来新一轮提升,让小小的厕所彰显城市发展的“大形象”。
近年来,全省公厕数量呈上升趋势,由环卫部门管理的城市公厕已由2010年底的3300多座增至5000多座。然而,在街头想很快找到公厕并不容易。
按照住建部发布的《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在城市居住用地上,每平方公里应设置3~5座公厕,商业和服务业用地上,每平方公里则应设置4~11座。
该省城市公厕数量上仍有缺口,分布还不均衡。公厕选址容易受各种客观条件限制,一些市民不希望自己家附近有公厕。为让找厕所更方便,政府想了很多办法,除了增加公厕、合理布局外,还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内的厕所向公众开放。或是利用移动互联网,如“襄阳城管”微信公众号内就有“公厕导航”功能。由住建部组织研发的“城市公厕云平台”上线,收纳了全国主要城市近33万条公厕信息。
使用“城市公厕云平台”发现,其中不仅包括街头公厕,也包括地铁、加油站、商场的公厕,甚至部分小区内的公厕。该平台还在试运行,有些公厕信息不准确。市民如果发现没纳入系统的厕所,可以通过平台中的“共享厕所”功能进行申报,将其标注到地图上。
城市公厕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男女厕位比例。有关调查显示,女性如厕平均时间为249秒,男性如厕平均时间为170秒,女性如厕时间是男性的1.5倍,女厕更容易排长龙。
按照我国《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一座70平方米的公厕,女厕位与男厕位比例在2:1和3:2时,有助于避免和缓解女厕的排队现象。一些新建的公厕已考虑了这个问题,在建设时合理安排了厕位。
此外,近年新建的公厕功能更齐全。如去年投入使用的宜昌滨江公园小南门公厕,专设母婴卫生间,配套有婴孩换尿布专用位以及婴孩安全座椅,还设有手机充电位和电动车充电桩,只用投入硬币,就可以给手机、电动车充电。
2017年6月,在襄阳市檀溪路上,该市首座标准化装配式公厕正式对外开放,新公厕外观设计与周边环境、整体建筑协调一致,设有残疾人无障碍设施以及“第三卫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