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城区已建成2731座公厕 全部免费开放

来源:《昆明日报》

2015年昆明市实施公厕革命以来,该市加快推进全市公厕建设改造,全面提升公厕管理服务水平。2016年,该市共完成新建、改建城市公厕1464座,免费对外开放1188座。目前该市共有公厕3779座,其中,主城区已有2731座公厕,包含645座环卫直管公厕和2086座社会管理公厕,已全部实现免费对外开放;郊县区1048座,其中环卫直管608座,社会管理440座。

为给市民群众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如厕环境,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公厕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首先,对公厕无障碍设施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对已建成的公厕无障碍设施不符合标准的,要求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等标准规范要求,积极进行改造,确保满足要求。对不具备建设无障碍设施的,因地制宜设置单体式无障碍移动公厕或张贴温馨提示,告知周边就近的具有无障碍设施公厕的位置和距离。

同时加强了公厕“强保洁、除异味”工作,要求各区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公厕冲洗保洁工作,安装除臭除异味相关设施设备,确保公厕干净、整洁,彻底清除公厕臭味异味。具体要求为,一是加强蹲坑和便池冲洗,提高公厕清扫保洁和消毒频次,做到随脏随保;二是对没有开窗的公厕,要求在四周墙壁顶部开窗通风,确保厕内空气流通;对已开窗但通风效果不好及无法开窗通风的公厕,要购置抽风机、换气扇、地面鼓风机等设施设备,确保厕内空气通畅;三是结合公厕实际情况,合理放置、使用草酸、卫生球、檀香或蚊香等除臭物品,或采购电子除臭、喷香机等设施,清除公厕异味;四是要求公厕管理人员严格按照作业规范清洗保洁工具、进行保洁作业。

今年5月,该市印发了《昆明市城市公厕管理服务标准》,全面对公厕环境卫生、设施设备管养维护及文明服务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标准,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公厕环境卫生水平、管理服务质量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标准》从加强公厕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公厕设施设备检查和管养维护、加强公厕设施设备清扫保洁工作和提高公厕服务质量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和标准。

首先,在公厕环境卫生管理方面,要求公厕环境达到清洁卫生、整洁有序的总体要求,做到“六无六净”,即无痰涕、纸屑,无尿粪堵塞,无积尘、蛛网,无污泥积水,无蝇蛆,无臭味;墙壁净、门窗净、隔板净、蹲位净、地面净、内外倒粪口净。公厕对外开放期间,内外环境整洁卫生,随脏随保。

在公厕设施设备检查和管养维护方面,要求设置并补齐公厕标识标牌,修理、更换破损的设施设备,确保公厕门窗、地面蹲台、便器、隔断板门、管理间、水龙头、洗手池(盆)、照明设施、无障碍设施等各种设施设备齐全完好,正常使用。

对于公厕设施设备清扫保洁,要求确保公厕内部地面、屋顶、墙壁、门窗纱、地面蹲台、便器、隔断板门、管理间、洗手(盆)池等环境、设施设备干净整洁,无乱写乱画、无乱堆物品、无积水、无暴露的保洁工具等物品。

在服务质量方面,则要求公厕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保洁标准规范,统一着装,佩戴胸卡,做到语言文明、行为规范、热情服务。

此外,市、区各相关部门还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公厕管理督查检查,提高公厕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