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南区公厕数量达113座 率先达到住建部标准
来源:《中国建设报》
近日,在旅游旺季即将到来之际,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八大关风景区的山海关路多功能集成公厕正式投入使用。
山海关路公厕不但开拓了传统公厕之外的功能空间,而且男女蹲位比例、第三卫生间等设施均达到国家规定比例和标准。该公厕可以免费提供WiFi信号、卫生纸、护手霜、直饮净化水、“码上导游”、“手机加油站”等公共服务设施;拥有全自动生态雾化除臭设备,且智能化文明提示、行李架、儿童蹲位、换衣台也首次进入公厕。此外,为改善城市美容师工作生活条件、提高景区管理服务水平,管理部门还在公厕旁边设置了“城市美容师驿站”和“城管景区服务站”。据了解,目前市南区公厕数量达113座,在国内率先达到住房城乡建设部规定的每平方公里3~5座厕所的标准。
近年来,青岛市市南区着眼满足居民和游客洁净化、便利化、实用化入厕服务需求,加大公厕建设和管理力度,着力打造“净善境美”公厕建设、管理和服务品牌。“净”即洁净,就是通过规范管理,让公厕更干净;“善”即完善,就是通过不断拓展服务功能,让设施和服务更完善;“境”即环境,就是通过科学设计公厕内外环境,让公厕在更加符合公众实际需求的同时,与周边环境更和谐更协调;“美”即时尚,就是通过革新传统单一公厕建设理念,在公厕设施及外观设计上融入时尚元素,在提升公厕整体美感的同时,提高公众如厕舒适度。目前,市南区公厕建设数量、管理标准以及服务水平均走在国内前列,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等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先后实地考察了市南区公厕建设情况,并给予充分肯定。此外,来自全国30多个城市的相关负责人也先后前来参观学习公厕建设经验,昔日市南区的城市管理和服务的短板已经成为国内公厕建设、管理行业的新标杆,成为城市管理服务新名片。
“第三卫生间”又称作家庭卫生间,是专门为行为障碍者或协助不能自理的亲人使用的卫生间。该卫生间注重公厕实用性和舒适度,配有母婴护理台、幼儿坐便器、无障碍设施等各种设施设备,方便特需人群及亲人间互助如厕。
“城市美容师驿站”为依托于公厕建设主体开辟的独立空间,配备休息座椅、冷热水、空调、微波炉等,全天向环卫工人开放,并提供饮用水、加热饭菜、临时休息等便捷服务,为每天工作在一线的环卫工人提供遮风避雨的歇憩之地,有效激发新市民的城市归属感。
“城管景区服务站”为景区管理服务阵地,可以优化整合景区公共服务资源,依托景区多功能集成公厕建设,作为景区管理、城管执法等管理服务人员工作室,可有效提升景区管理服务水平。
“码上导游”则可以依托互联网微信平台推送“码上导游”服务,居民、游客一扫便知景区简介、周边交通等公共服务信息,游客游览景区更加便捷。
“手机加油站”为多款式手机充电设施,满足不同型号手机充电,化解游客因手机没电带来的不便。
换衣台为第三卫生间内置设备,设置于公厕墙体上。换衣台放平时,方便游客穿脱衣服时光脚踩踏,平时不用时可将踏板收起,于细微处体现人性化理念。
青岛市市南区在执行国家、省、市公厕管理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细化完善公厕管理规范,制定《市南区公共厕所管理服务标准及考核细则》,推行“一厕一文化”、“一厕一档案”、“一客一保洁”、“一季一评比”等精细化管理举措,建立“星级”管理考核奖励办法,对评出的三星、二星、一星级公厕实施挂牌并按星级多少给予奖励,有效激发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内在动力。
山海关路多功能集成公厕还采用全自动生态雾化除臭设备,通过喷洒植物制剂进行除臭杀菌,高效彻底地分解异味分子。
此外,管理部门还结合八大关海绵城市建设,在公厕周边建立蓄水模块,将经过渗透、过滤、净化的雨水用于如厕后冲洗,有效提升了公厕生态水平。
据介绍,未来青岛市市南区将紧紧围绕打造中国最洁净城区工作目标,着力打造“净善境美”公厕建设、管理和服务品牌,进一步加大公厕建设投入,计划年内投资1000万元,再新建改建30座多功能集成公厕,不断改善提升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为方便居民、游客出行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