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疫情防控的角度看垃圾分类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简介:赵海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城市环境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厦门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垃圾分类科原科长。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福建省厦门市在应对这场罕见的公共卫生事件时,积极响应、组织有序,体现了较强的城市动员能力。其中,厦门市在全市广泛深入开展的垃圾分类工作成为了抗击疫情的有力武器,为厦门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贡献。

垃圾分类在“抗疫”之战中显身手

2016年以来,厦门市高度重视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注重用全局思维统筹考虑、系统谋划、全链条推进,将垃圾分类作为推动城市品质提升的切入点,形成了全民众参与、全部门协同、全流程把控、全节点攻坚、全方位保障的“五全工作法”和生活垃圾分类“厦门模式”。

目前,厦门市100%的城市居民小区和42%的农村地区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1124所学校、12家市属国有企业、68个农贸市场以及车站、码头、机场、公园、景区等公共区域已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超过80%。疫情防控期间,厦门市垃圾分类工作有条不紊,显示出厦门市高度动员、高度组织化的能力,广大居民通过亲身参与垃圾分类,有了更多生活环境改善的幸福感、获得感,也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

社会动员是法宝处置能力是保障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全民活动,是对一个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考量,需要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社会动员。当下,疫情趋缓,我们可以借鉴抗击疫情的一些做法,充分利用疫情防控期间高度动员、高效组织、快速反应、统筹协调的经验,对村镇、社区、街道、机关、学校和公共机构进行深入动员,将垃圾分类从投放、收集到处置进行科学梳理,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把垃圾分类工作推向新高度。

垃圾分类工作的自然科学目的是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三化”处置;社会科学目的是提升市民文明素养。而垃圾分类考核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社会动员能力,二是垃圾收集处理能力。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前提是社会动员。垃圾分类工作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动员社会资源,把生活垃圾从源头到末端正确分类。当下,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复工复产,生活垃圾也在与日俱增,垃圾分类工作也逐渐恢复到了正常状态。我们应该利用抗击疫情形成的全社会参与的大好形势,把全社会动员机制有效延续,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整体战。

具体来讲,就是针对垃圾分类工作中表现出的部分机制不协调问题、动员不全不深入问题、违规问题等进行检视和整改。要在抗击疫情各层级动员的基础上,把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卫生工作序列,让垃圾分类工作成为一种习惯;要改革垃圾分类工作体制和机制,形成全员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战态势;要像疫情防控期间测体温一样,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公共机构和居民区的不同层次垃圾分类工作的精准管控,对垃圾分类的违法行为实施个案精准执法。

在舆论导向上,以正面宣传为主,在宣传垃圾分类自然科学目的和分类技术的同时,也要注重宣传垃圾分类是提升市民文明素养的重要载体。例如厦门市在疫情防控期间率先实现生活源口罩单独收集处置,这反映了市民扎实的垃圾分类习惯,也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从技术上看,三年来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都在完善垃圾分类的相关设施,垃圾收集、运输、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各地都在逐步实现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的单独处置或协同处置。此次疫情让所有人都认识到,环境卫生管理、垃圾处理设施、应急处置体系的完备和迅速介入,对阻断病原体再传播、保证城市运转的重要性。因此,在今后的环境卫生设施规划建设中,城市的垃圾收运处置设施,不仅应该有运行管理冗余度,还要设置面对城市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应有的冗余,使其具备更高比例的应急功能。

从国家治理体系的高度认识垃圾分类

这次疫情不仅考验人们对遵守社会公约、保持良好环境的认知,更考验一个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特征,稳步推进垃圾分类有助于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以提高国家文明程度、城市治理水平和民众素养,是一项关乎国家发展的重要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过程中,在建章立制、构建制度体系时,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时,既需要考虑在技术层面推进,也要考虑在实现社会文明进步的层面推进。要充分考虑不同区域、不同时段、不同经济形态相互叠加的具体情况,把不同的因素都调动起来,整体协调地推进。

垃圾分类工作最重要的是“动”起来,不能停留在纸面上。所有的问题,都是在“动”起来后暴露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都是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所以,多么完善的顶层设计,都需要经过实践检验。当下,外来务工人员返城,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因此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要有具体的措施,比如居民区、大型商业区、集中餐饮区的分类容器要有冗余,要保证垃圾不落地、不外溢;分类垃圾要增加清运频率,减少垃圾存积时间,防止产生交叉污染;强化垃圾桶监管,严禁翻捡垃圾桶,控制垃圾污染风险;厨余垃圾不要破袋,其他垃圾也倡导将袋子扎紧投放,有效控制垃圾桶交叉污染;面对上班时间的多元调整,小区应延长定时投放时间;所有垃圾桶、收运车辆必须每日消杀等,防止疫情反弹。

此次疫情过后,全民垃圾分类参与率应该会出现突破。通过垃圾分类,可以达到改善环境卫生、提升健康水平、提升文明素养的目的,而依法实行全面垃圾分类,让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文明效益充分显现出来,人们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也就有了获得感、成就感,垃圾分类就会逐步演化成人们的生活习惯,成为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news@cau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