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座生态公厕在这里诞生

来源:金华新闻客户端

有统计说,每人每天约光顾厕所6-8次,一年约2500次。那么,人的一生中就平均有2年多近3年的时间是在厕所中度过的。由此可见,厕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场所。近年来,金华市公厕的区域和功能布局不断被优化,不仅硬件设施增强,还多了人性化设计和文化气息。

其实20多年前,金华的生态公厕就在全国一鸣惊人。至今,金华市档案馆还珍藏着许多相关的图文资料,详细记载了那些年,金华生态公厕从无到有,再到优的过程。

金华市档案馆的一份《金华市生态公厕情况总结和今后建设的意见》中,对于生态公厕的定义是:根据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将生态学、农学、生物学与建筑学相结合,建成的一种新型建筑物,它区别于普通公厕的特点为:采用沼气净化池替代普通化粪池,将粪便污水就地、分散、无害化处理,达到二级综合排放水的标准……

当时金华的生态公厕有什么特点一是采用沼气净化池处理粪便,二是屋顶覆土种植,三是墙体垂直绿化。

根据金华市档案馆保存着的新闻报道记载,当年,金华的厕所革命比其他城市晚,却后来居上,成了一枝独秀,引起强烈反响。

当时,生态的概念被运用于农业。浦江县有54个单位用沼气净化池代替粪池处理粪便,不但利用了沼气热能,处理效果较好,群众反映厕所由臭、脏变成净、美。随后,生态概念被渐渐用于建筑。金华吸取群众实践经验,形成生态建筑构思,用到了公厕上。

金华的生态公厕试点始于19913月,档案记载:同年8月,市区将军路生态公厕通过验收,这是金华的第一座生态公厕,也是全国的第一座生态公厕。而那年年底,金华首批4座生态公厕试点全部建成。

19929月,金华的生态公厕项目通过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生态公厕项目属国内首创,为城镇公厕粪便无害化处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方法,是生态厕所研究和建设的大胆尝试。

1993年,生态公厕开始在金华市推广。生态公厕运用的技术,在19944月被国家专利局正式授予国家发明专利。

过了一个月,国家建设部城建司、全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联合在金华召开“南方部分中小城市生态公厕现场会”,来自13个省的60多位代表对金华的生态公厕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金华的公厕改造为中小城市粪便无害化处理找到了一条出路。

现场会后,建设部办公厅行文全国各地,要求推广金华生态公厕的经验和技术。

档案馆收藏的一些媒体报道中,最多的形容是:在金华,厕所成了这座城市的“新景点”。更为具体的描述有:几个外地游客漫步街头,看到一处花木扶疏、绿树掩映的处所,便举起相机给同伴们摄下了一帧风光秀丽的纪念照片,殊不知,他们身后的“景点”竟是一座公共厕所。

那些年,金华的生态公厕引来了国内外专家,甚至当时国际教科文组织、废弃物咨询中心Matin.strauss教授发来传真了解情况。中央电视一台、四台相继向国内、外播放新闻和专题片,全国多家媒体都纷纷报道。

        近年来,金华扎实推进“公厕革命”,按照标准分批分步骤进行公厕提档改造工作。在公厕内外墙绘上富有金华特色的宣传画,以提升文化气息。同时,增添了人性化设计,如婺江新村公厕、古子城公厕、何宅公厕等内,不仅有母婴间、搁物台,还配备了除臭系统、电子屏系统、报警求助系统,并最大化地提高了男女厕位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