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将率先实行垃圾强制分类

来源:淮北新闻网

近日,淮北市正式印发出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方案》,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将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逐步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同时明确,到2020年底,全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要达到90%

早在2015年,该市就被定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为了摸索推广适合本地的垃圾分类办法,市里先后在部分小区、机关单位、学校等开展试点工作,垃圾分类取得了不同效果,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产生的生活垃圾也成倍增长,目前全市垃圾日产量约在1000吨左右。面对严峻形势,加快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十分必要。

《方案》中明确指出,公共机构包括党政机关,学校、科研、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火车站、汽车站、体育场馆、演出场馆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相关企业包括宾馆、饭店、购物中心、超市、专业市场、农贸市场等。至2018年上半年,相山区要基本完成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设施的全覆盖,普遍推行餐厨垃圾与农贸市场有机垃圾的强制分类;至2019年底,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要全面实现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并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收运体系、处置体系和配套政策法规体系,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同时,在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强制分类的引导下,积极开展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濉溪县结合本地实际参照执行。

目前,该市将生活垃圾分成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四大类。其中,必须将有害垃圾和餐厨垃圾作为强制分类的类别之一,同时根据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的产生情况,再确定其他的分类类别。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和相关设施设备由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配置,并要符合国家及淮北市相关标准和要求。

    “前端分好类、末端一起烧”,目前是多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的普遍问题。如何解决收运难题?《方案》中提出,该市将从“建立与分类品种相配套的收运体系、建立与再生资源利用相协调的回收体系、完善与垃圾分类相衔接的终端处理设施”三个方面入手,重点加强生活垃圾分类配套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