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垃圾处理:从简单填埋走向循环利用
来源:《南国早报》
南宁市城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曾是该市唯一的生活垃圾终端处理场所。该填埋场每天接纳数千吨生活垃圾的同时,也因异味飘散等问题遭来非议。2016年9月,城南垃圾场被彻底关停。实际上,近五年来,南宁市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的进步还不止这一项。南宁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厂、南宁平里静脉产业园垃圾焚烧发电厂等先进的环卫设施陆续投入使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也逐步推开。生活垃圾从被简单填埋,变成了可循环再利用的资源。
1、填埋场关停 让周边居民畅快呼吸
南宁的母亲河邕江,在市区南部画出一道u字形的江湾,由此形成了依山傍水的柳沙半岛。10年前,半岛上逐渐有商业开发的住宅区交付。但搬进新居的业主们还没高兴多久,就因一股挥之不去的异味感到苦恼。业主们多方求证后发现,这股异味来源于邕江对岸五象岭上的南宁城南垃圾场。当时,立即关闭这座全市唯一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显然不现实,南宁市城市管理部门积极采取了多种减少、阻隔异味的措施,将异味影响降到了最低。去年9月,该垃圾场就彻底停用了,城南垃圾场封场工程开工在即。未来,它有望变身为一座漂亮的城市公园。
2、餐厨垃圾回收 从源头拦截地沟油
实际上,南宁城南垃圾场的关停,只是南宁市近五年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寻求蜕变的一个方面。地沟油曾让不少人谈之色变,如何从源头截住地沟油,成了城市餐厨垃圾处理的一大难题。南宁市首家餐厨垃圾处理厂——南宁市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在2014年初建成投入试运行。同时,南宁市出台了《南宁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要求餐饮单位产生的地沟油等餐厨垃圾,必须交由取得处置许可的单位接收和处理。据统计,南宁市每天产生约500吨餐厨垃圾。目前,南宁市餐厨废弃物处理厂每天处理约230吨餐厨垃圾,已超过设计日处理量的200吨。为加大处理能力,该厂正在进行扩容升级。预计到今年10月,扩容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对全市餐厨垃圾的全覆盖。
在南宁市餐厨废弃物处理厂的厂区内,几乎闻不到异味。地沟油在这里经过处理,可生产出生物质柴油。一吨餐厨垃圾经过发酵、沼气提纯等工序后可变成近100立方米天然气,可供约4户普通家庭使用一个月。发酵剩下的营养土,还可用于城市绿化。该厂工程师告诉记者,大约95%的餐厨垃圾都能得到利用,仅有5%无法利用的物质或副产品需要填埋。
3、焚烧发电 生活垃圾不再一埋了之
南宁城南垃圾场在关停前,实际上已经是不堪重负。这座原设计使用年限到2026年的垃圾场,在2015年就已接近满场。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再建设一座占地面积更大的垃圾场,既不环保也不现实。在不少发达国家,垃圾焚烧发电比较常见,也比较成熟。2013年12月,南宁市平里静脉产业园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工。2016年9月,发电厂在南宁城南垃圾场关停的同一天开始试运行。
南宁垃圾焚烧发电厂配备有4座日处理量达500吨的焚烧炉,以及两台18mw的发电机组,每年能处理垃圾73万吨。焚烧后产生的炉渣可用作建筑材料,渗滤液和污水在厂内经过处理后全部回收利用,仅有不到3%的飞灰无法再利用。也就是说,垃圾焚烧减少了约97%的垃圾填埋量。与此同时,焚烧垃圾每年还能产生2.1亿千瓦时的电能,相当于约10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4、垃圾分类 从试点到逐步铺开
2014年6月,南宁市的10个小区率先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南宁的垃圾分类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三类,政府免费发放三种不同颜色的垃圾袋,供试点小区居民使用,小区里也同时摆放三种对应颜色的垃圾桶。居民分好类的垃圾,会被分别送往餐厨废弃物处理厂、焚烧发电厂等处理厂进行循环利用。2015年,在南国早报积极推动下,垃圾分类工作从试点小区推向南宁市青秀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全市共有45个小区(26138户)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南宁市相关部门还计划将垃圾分类从居民区拓展到机关单位,率先在机关单位实行强制分类,以此来带动更多市民形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同时,还考虑开展“绿色交换”活动。垃圾分类正确的市民,可获得一定积分,这些积分可用于兑换日用品。